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广东公务员申论能力要求之论证表述能力

发布:2013-06-06 10:57:56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一、论证表述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 丢掉主旨,偏离题意


  不能够抓住资料所给出的主要问题分析说明,也就是说,文章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甚至有偏离题意的现象。


  (2) 立意陈旧,思路单一


  不少应试者在论证时,立意角度不新颖,思路不开阔,不会进行发散式思维和阐述,不能揭示事物的实质,因此使得论证没有深度,一般化。


  (3) 标题不准,表述老套


  常会看见应试者的申论答卷标题不够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论题对论证问题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与评论内容或思想不一致,词语运用不够恰当,有些标题的意思欠妥,使人产生歧义;


  二是评论的标题不够具体,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三是评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等,在题目中反映得不够,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文章标题的观点、立场、态度不够鲜明;


  四是有的标题不够精炼,句式复杂,语言罗嗦,难以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


  五是有的标题不够生动,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思路不清,逻辑混乱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谋篇布局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文章结构不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不根据立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来组织安排文章的观点、材料和先后顺序;


  二是文章结构布局没有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没有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前后布局;


  三是文章结构布局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结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在开头、结尾和层次安排上没有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


  四是文章缺乏论述说理的艺术,不注意修辞;


  五是文章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字数超过了规定;当然也有的文章字数太少,难以把道理讲述清楚。


  (5) 不会引用,断章取义


  在摘引所给材料及理论著作的某些段落或个别语句时,要注意不可从自己的目的出发,不顾原材料及原著的整体观点和上下文联系,寻找个别与自己论点相一致的言论,孤立地摘引出来。这种断章取义的操作,往往会偏离材料主题或歪曲原著的观点,有时甚至会与原材料、原著作观点背道而驰。这方面的错误是极为严重的,应该尽力避免。当然,有的是别有用心,有的是不够严谨,但断章取义之不可取,却是明确的原则。一般来说,完全违背原著的断章取义不多,但偏离原著的并不罕见。


  二、培养论证表述能力


  (一) 熟悉议论文常用的文章结构方式


  要培养好的论证表述能力,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即议论文的构造方式,也就是指应试者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根据主旨的需要,在行文中对


  材料所作的组织和安排。一般说来,议论文写作常用如下三种结构方法:


  1. 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是指由一个总论点统率若干个分论点,每一个分论点作为总论点的论据,从各个方面分别说明总论点的结构。我们来看下面一篇论文:


  为“保民用电”叫声好!


  张麦


  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即将来临,城乡居民对生活用电的忧虑日渐突出。据5月25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在电力运行工作会上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夏季用电高峰,北京市将采取工业企业错峰、避峰用电措施,以首先确保城乡居民及重要单位用电。读到这里,笔者要为北京“保民用电”的举措叫声好!


  在我国,作为公共产品的电力资源,历来几乎都是以首先保证生产用电为主,一些地方政府为片面追逐经济效益,在电力紧缺时段往往都采取强行“拉闸”手段控制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致使百姓、特别是城市居民常常为用电这一基本生活之需所困。因而,可以这样说:在我国目前用电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正在成为影响整体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并日渐导致诸多与此相关的社会矛盾的出现。


  笔者以为,电力资源既然属于社会的共用产品,那么在利用份额上就应首先以保障大多数公民权利为准则,即使生产的重要性无可规避,则至少也应同等地均衡享有。而一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无视居民最基本生活之需,优先保障生产用电,而对居民的生活用电强行“拉闸”断电,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基本民生的漠视,也是对大多数公民应享利益的挤占,严重一点说,更是对公民公共资源享有权的侵犯与剥夺。那么,北京市政府今年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要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当然,就北京市来说,如何杜绝某些生产企业在电荒时段违规地与居民“抢电”,也应该是政府必须出台硬措施加以防范的关键。否则,供电部门和


  企业就可能从中“做手脚”,使“保民用电”名不副实。有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高峰时段缺电省份扩大到24个,全国缺电形势严峻,预计夏季高峰电力供应可能更加紧张。看来,不仅今年夏季全国的用电形势极不乐观,且未来多年之内的电荒问题仍将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如何缓解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用电之间的矛盾,直接考验政府的执政观念和决策意识。“以民生为本”是公民对政府责任的基本要求,只有把公民的利益归还于公民,才算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一个仅仅顾及经济利益而完全忽视基本民生的政府,可以说不能算是负责任的人民政府。


  该文首先提出 “为北京‘保民用电’的举措叫声好”这一总观点,然后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正在成为影响整体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在利用份额上应首先以保障大多数公民权利为准则”等方面对总论点进行论证,属总分式论证结构。


  2. 并列式结构


  所谓并列式结构是指文章被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相对独立,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请看下面这篇论文: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责任意识须提高


  新华网


  据《华商报》报道,共青团西安市委学校与少年工作部不久前对西安市13个区县、39所中学(含中专、中技)、195个班、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就思想、学习、消费、情感、家庭伦理等方面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态度、学习意识、消费理念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态势,同时也存在学习压力大、社会责任意识偏低等问题。


  社会责任意识亟须提高


  调查显示,西安市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偏低,许多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明显具有讲求“实用”、讲求回报的功利化倾向。在“你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问题中,被调查者在4个备选答案中,回答“实现自我价值”和“考一个好大学”的分别占40:40%和32:55%,只有19:31%的人认同“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被调查者对“如果有人在街上需要救助,你会怎样”的回答中,有高达21:64%的人选择了“与自己无关”和“心里同情但自己不要去”。


  六成多每日睡眠不足8小时


  调查表明,西安市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普遍存在各种困惑。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平均每晚学习在3个小时或3个小时以上,61:74%的被调查者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是什么”的问题时,23:14%的被调查者回答是“孤独感”,32:8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迷茫感”,27:83%的被调查者回答是“挫败感”。


  上网查学习资料仅占15:43%


  调查中,对“你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是什么”的问题,21:37%的被调查者回答是“上网”,居6个备选答案之首。58:1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同学“经常上网”,35:2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同学“偶尔上网”,只有6:6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同学“从未上过网”。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每周上网超过3小时,56:4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上网地点一般是在网吧。


  而关于“上网干什么”的调查显示,29:33%的中学生在打游戏,34:83%进行QQ聊天,20:41%浏览新闻,查找学习资料的仅占15:43%。


  粗暴教育加重“逆反”心理


  调查发现,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正对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使得如何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艰巨。大部分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观点又往往失之偏颇。对此,教师感到学生难教,家长感到学生难管。一些学校制定了一大堆管理处罚条例,全方位束缚学生言行。学生一旦越轨,一些教师动辄以罚代教,写检查、停课或邀家长共同“会审”。而一些家长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打骂成家常便饭,使学生“逆反”心理加剧。


  这篇论文的四个部分均为独立的部分,都有独立的论据支持。这四部分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共同论证了文章标题所提到的观点。本文结构清晰,所用的结构方法是典型的并列式。


  3. 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衔接,并层层推进。这种结构方法使文章内容一层深似一层。请看下面这篇论文:


  从人均1000美元说起


  金采薇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有的代表说,这一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强劲,成就巨大,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还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把握阶段性特征,研究阶段性变化,应对阶段性问题,十分重要。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社会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件”到现在的新“三大件”,可以看出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汽车、住宅、旅游等不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质量也在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改善生活的预期不能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与可能。经济发展是个渐进过程,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有个过程。因而,胃口不可吊得过高,奋斗之志不可须臾松懈。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对资源要求很高。煤、电、运输等的紧张就显示出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为集约,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日益紧迫。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经济结构将发生更大变动,服务业比重增加,制造业重组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对于这一趋势我们应该清醒把握,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市化建设。如果能够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城乡、区域、产业之间以及社会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由于情况不同,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一部分人、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的必然。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普遍提高,这是基本的方面。但不能因“普遍提高”而忽视“差距拉大”,也不能只看到“差距拉大”而看不到“普遍提高”。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十分重要。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是我国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关键”不是一个普通的字眼,而是对形势和任务的准确把握和判断。胸怀大局,能着眼长远;抓住重点,可紧扣中心。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本文在论述“人均1000美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的时候,采取了递进式的论证方法。作者依次论证了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社会消费达到一定水平”、“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经济结构将发生更大变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以及社会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而这些内容一层深似一层,呈现出明显的递进关系。


  总之,总分法、并列法和递进法是公务员考试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三种方法,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结构严密的论文。


  (二) 掌握常用的论证说理方法


  申论方案论证部分一般属于议论文体,议论文体离不开论证,因此,应试者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说理法、分析说理法、论辩说理法和类比说理法。


  1. 例证说理


  例证说理是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所谓例证说理是指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客观事实、统计数字、实验结果、图象、照片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运用的是客观事实证明论点,因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


  饮食产品免检岂能“终身制”


  陶克强


  日前,湖北某地卫生防疫部门对一家豆制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这家企业生产的豆奶质量严重不合格,便责令其整改。不到三天质量就恢复到正常水平。防疫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典型的“质量疲劳综合征”。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该企业产品多次检查都是合格的,由于长时间没有质量跟踪监督,产品质量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反弹”。可以说,对于人们吃的、喝的东西要经常进行抽查,确保饮食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笔者近日发现国内的一种知名饮料产品的包装纸上,写着这样的一行字“终身免检产品”,令我哑然。我想,生产厂家打出这样硬梆梆的“金字招牌”,本意可能就是宣传这个产品的质量是“顶呱呱的”,无可厚非。叫人不可想象的是,一种刚刚“出生”的产品,一装进瓶里就是“终身免检产品”。就算以前产品是检验合格,但也不能就此确定它的后代“优生优育”,个个“永远合格”?“一次合格,就是终生合格?” 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敢相信的,并且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家企业总部所在地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终身免检”,但这家企业在全国建立的分厂都享受这个“特殊待遇”,恐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撇开人员素质、技术等诸多因素不讲,单说生产原料就来自不同的渠道。“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要充分地保证产品质量同原产地“一模一样”,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但愿我这是钻“牛角尖”,就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不可不往心里去哟。


  民以食为天,应该食为优,现实却是食为“忧”:山西违规陈醋事件、平遥假牛肉事件、金华火腿用敌敌畏浸泡事件、毛发水制造酱油事件,以及最近曝光的奶粉事件,这些还只是曝光的严重食品安全丑闻,论及稍小规模、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更会多得令人“寝食难安”了。


  几年前发生在南京冠生园的“月饼陈馅事件”,相信大家应该不会忘记。毫无疑问,出现月饼这种包藏祸心的严重问题,除了企业自身的无良无德外,还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执法不严的漏洞。方方面面都应该加以全方位的检讨。


  病从口入,人命关天。饮食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所以,我们的政府和有关部门除了在“口头上”重视“口”外,还要在思想上、行动上、措施上,包括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动真情、出实招,严格把住产品进“口”关,千万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消费者的“口”中。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可不可以这样说:“失去质量监督的产品必然产生‘变化’。”所以,我建议今后还是不要向饮食企业发放产品什么“终身免检”证明为好。


  为了论证终身免检产品所带来的危害,作者列举了“月饼陈馅事件”、“山西违规陈醋事件”、“平遥假牛肉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以此来进一步证明“饮食产品免检岂能‘终身制’”的观点。这些我们所熟知的例子的运用增强了本文的说服力。


  2. 分析说理


  分析说理是指通过对有关问题所包含的事理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论点得到证明和深化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请看下面这篇论文:


  居民用电电价该怎么调?


  何向东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季度,我国电力生产增长15.7%。发电设备继续超负荷运转,火力发电设备利用率已经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但仍有17个省份拉闸限电,华东、华南地区缺电状况进一步加剧。为此,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人士表示,为了缓解电力空前紧缺矛盾,调高居民用电价格正是时机。在经济生活中,当某种商品紧俏时,就会引起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可以缓解这种商品紧俏的状况。但是,对于电力这种能源来说,当其紧缺时,是否要采用经济杠杆的手段调高居民用电价格?即使一定要调,又该怎么调?笔者也是居民一分子,自然十分关心。


  众所周知,电力是一种特殊商品,由于其在国内具有垄断性,电力还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更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商品。既然电力商品具有以上属性,在对电力分配上,就应当首先保证居民的生活必需的量。在居民温饱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允许部分人“吃得更好”、“穿得更靓”。所以电力能源的分配原则首先也是应当保证居民


  的最基本的用电要求,其次才能考虑某些人更多的用电需求。而像电力紧缺就调高价格之说,其不可行就在于,当电力价格被调高后,生活困难的居民就有可能用不起电,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电也买不起,而这些本应是作为居民生活保证的电力却有可能被有钱的人“买去”,这就像从生活困难的居民口中夺去或节约“口粮”而让富人“吃得更好”一样。


  在目前电力供需矛盾不可能短期解决的情况下,调高居民用电价格的主要目的可能是要居民提高节约意识,但是对一般居民而言,这种做法作用不大。因为只要不是买不起电,我想对于生活所必需的用电,居民还是要用的。我倒认为,如果要限制用电的话,首先要考虑的是要限制用电大户,限制他们不是用于生活所必需的用电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先对居民的生活必需用电量制定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内的电价不上涨,甚至可以下降。而对超出居民的生活必需用电量的部分则实行级差式消费,按不同的级差收取不同的电价,用电量越大的级别收费也越高。只有真正做到了让用电大户买不起“生活必需”外的超额电量了,或者用电大户觉得超额用电不划算了,比如用电做饭没有用煤气做饭经济等,电力供需的矛盾才会有可能得到缓解。


  另外,由于我国的电力供应市场还具有垄断性,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其生产的产品的分配也应当是有计划的,而不能按市场需求来定价。只能是在保证计划供应(居民生活必需用电需求)的前提下,才可以对计划外的用电实行市场定价,我认为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用电紧缺也是可行的。


  总之,对于居民生活必需的用电来说,其价格的波动关乎着每一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何进行调整一定要慎重考虑。


  这篇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居民用电电价该怎么调”,然后分析了电力能源对老百姓的意义,由此得出电力分配必须要满足居民的用电要求的结论。接着作者又分析到:只有真正做到了让用电大户买不起“生活必需”外的超额电量,才能真正达到限制用电的目的。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最后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只能是在保证计划供应的前提下,才可以对计划外的用电实行市场定价。该文论证层次清晰,论述颇为深刻。


  3. 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无论是批驳性的文章或是正面立论性的评论,往往都离不开论辩。


  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批驳与之有关的错误见解。而且有了对立面,自然就有思想交锋,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进行论辩明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在具体操作时,不外乎这样三种方法: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二是在文章的必要处,为了强调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一个思想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得出正确结论;三是全文连续陈疑设靶,又连连交锋进而达到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的目的。这种边破边立、又破又立多回合进行的思想交锋,犹如波澜起伏,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起伏破立之间澄清了种种片面认识,正确的思想和态度也就是在交锋中树立起来的。


  其次是采用辩证的方法,即对片面的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辩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这种论辩方法称为辩证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


  再次是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政策界限,防止“左”与“右”的倾向和影响;原则上一定要坚定,而策略上要灵活一些。


  4. 类比说理


  类比说理是运用类比推理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所谓类比推理是指两类事物一系列属性相同,并且已知一类事物还具有另一个属性,从而推出另一类事物也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例如:


  从伯乐相马说到制度选人


  李长虹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颁布,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由此想到伯乐相马和制度选人这个话题。


  伯乐相马,是一个古代寓言。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代韩愈在《杂说》中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们赞许伯乐,是因为伯乐识才独具慧眼,后人多以伯乐相马形容举荐人才的善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不少领导干部以伯乐的慧眼和胸怀,擢拔人才,奖掖后生,实为对改革和建设的一大贡献。当人们为我们党和国家人才辈出、事业兴旺而自豪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伯乐们的高风亮节。


  伯乐相马的精神是好的,但用这种办法选人毕竟有其局限性。因此,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干部任用条例》在多年试行的基础上,吸收了新鲜经验,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管理以及监督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是制度建设的一个很大的成就。


  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十分注意解决好知人识人问题,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经验证明,看准人选准人,靠一两个、几十个伯乐是不够的,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是靠不住的。正像在有些地方和单位,常常是“由少数人选人”或“在少数人中选人”,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保证,也缺乏完备、规范、严格的标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确有遗珠之憾,也确有坏人混进领导岗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损失。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创新制度,实现靠制度选拔任用干部。


  靠制度选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变“相马”为“赛马”,使德才兼备、干部“四化”等标准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谁优谁差,谁符合条件,谁“有本事,靠得住”,通过竞争,择优选用,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走门路,拉关系,靠年头“熬官”,凭关系“跑官”,甚至用金钱“买官”的弊端。这样就提供一个公平竞赛的平台,人们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把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等交给群众,使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大特色。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情况如何,群众比较了解;选谁用谁,群众胸中有数;怎么选怎么用,也在群众的监督之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扩大了民主和监督的作用。这是防范失误,堵塞漏洞,真正把人看准选准,避免用人失察的重要措施。


  程序十分重要。完备的程序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包括了对干部考查的重要内容。履行各项程序,层层把关,就能最大限度杜绝干部选拔任用的舞弊现象,保证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被选拔上来;防止一些不称职甚至有污点的人“带病”上岗,有效地从源头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我们的干部工作必将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这篇论文所运用的是类比的方法。通过“伯乐相马”与“制度选人”进行类比。指出“伯乐相马”有其局限性,应该变“相马”为“赛马”,靠制度选人,靠群众选人。


  总之,在公务员考试论文写作论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单独使用某一种论证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只要参加申论测试的应考者熟练掌握了以上论证方法,并在应考时综合运用,就能够写出优秀的申论文章。

 

  申论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gd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