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广东公务员申论新题型之句子解释

发布:2013-06-17 12:49:32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句子的理解与解释比起概念的理解与解释分析来说更加开放,分析的内容也更加庞杂,思路也更加不固定。尽管如此,答题内容上不过是问题、目的、意义、理论、对策等内容的交叉组合。广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gdgwy.org/)在这里介绍两种方法:关键词法和日常语言的翻译和理解。


  1.关键词法:先做拆分,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把握句子重点;再整合,对整个句子进行剖析,保证答题的全面。


  2.日常语言的翻译理解:把句子做同义替换,换种表达方式表达,那么答题的重点就清晰可见了。


  例题一:国家2011年地市级卷


  材料4:


  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致出现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过去有的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些著名作家的话说,就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工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乡下的支教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以及城市教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应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题目分析:


  这个题目是一个句子理解解释类题目,所谈话题是农村教育问题。我们用关键词法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先拆分再整合。拆分后确定的关键词为:困境和不绝希望。“困境”表明了农村教育遇到的困难;“不绝希望”表明农民对教育的态度。整合后,“困境中不绝希望”这句话带给我们的是强烈震撼,更是对问题的反思,因此,我们要表明个人观点,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和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态度。


  参考答案:


  1.“困境”说明农村教育遇到巨大困难,包括:教育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就业困难;农村教育条件差,竞争力低;


  2.“不绝希望”表明农民对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心,凸显出他们直面困难的勇气;


  3.这句话对我们是鞭策,更是鼓舞。它提醒我们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村子弟就业问题,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启示我们不轻言放弃。

 

  申论更多作答思路和作答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gd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