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每日练习(6)

发布:2017-06-23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根据历年时间安排,广东公务员考试网预测,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将在2018年3月开始启动,届时报名工作将随后展开,有意向报考广东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提早做好备考工作。历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生可结合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备考,下面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就行测科目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每日练习(6)
  1.曾经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以上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登山突遇风雨时应往山顶走
  B.迎向风雨,直面人生
  C.面对突发状况须沉着冷静
  D.时刻准备面对人生的风雨
  2.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中,中国传统儒家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强调行为规则的内化过程,不重视外在强制约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此(  )。
  A. 儒家制度具有现代性
  B.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C.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能以自我制度规则的理解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则
  D.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3.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4.鉴赏评价性的题目不太好出,对一篇文章思想内容的高低、表达技巧的优劣往往见仁见智,难以统一。但考试题目却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它必须有符合科学道理的唯一答案。
  上文不可以理解为(  )。
  A.鉴赏评价性的题目用于标准化考试不太好统一答案。
  B.一篇文章内容的高低、表达技巧的优劣往往出现在考试题目中。
  C.考试答案是科学合理的,所以可以见仁见智。
  D.评价鉴赏性的题目不鼓励学生发挥创见。
  5.工作并不是一种必要的痛苦,相反,它是愉悦和价值的内在来源。工作并不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有大量的内在价值。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如果没有认识到工作的深刻意义,那么工作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如果认识到工作的深刻意义,那么工作就变成了一种快乐
  B.如果没有认识到工作的深刻意义,那么工作就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如果认识到工作的深刻意义,那么工作就会让你实现自身的价值
  C.只有认真端正工作的态度,才能体会工作的价值,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D.只有深刻理解工作的态度,才能快乐地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A项只说明了一个常识,而非寓意,排除A。C项强调的是“沉着冷静”,偏离了“不逃避”这一中心,排除C。D项的“时刻准备”在文段中并未体现。由“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人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可知B项正确,当选。
  2.答案: C
  解析:
  本题文字虽少,但要求你把握好文段的内在含义,准确理解。B、D两项概括偏颇;而A项则过于笼统,故选C。
  3.答案: C
  解析:
  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故本题选C。
  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
  4.答案: C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原文“考试题目……必须有符合科学道理的唯一答案”可知,考试答案不能见仁见智,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唯一答案,C项与文意明显不符。
  根据文段“鉴赏评价性的题目……往往见仁见智,难以统一”,A理解正确;从文中“考试题目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知,对于评价鉴赏性的题目,不鼓励学生发挥创见,D正确;全文段其实在讨论怎么对待考试中的鉴赏评价性题目,因此这类题是客观存在于考试题目中的,B理解无误。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题,根据题干:工作是“愉悦和价值的内在来源”“有大量的内在价值”可以判断主题是端正工作态度的积极意义。C选项符合文意。
  >A、B两项表述片面。D项的“最大限度”从题干中没法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C。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gd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