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时政资料

时政热点:教育要减负 更要科学转型

发布:2019-11-19 14:11:23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教育要减负 更要科学转型。

  作者:若 瑜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教育需要的是科学转型,而不是简单的减负。

  减负的话题再一次刷屏,这一次坐不住的是南京家长和浙江家长。因为教育部门要学校减负,南京家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身心健康、开心快乐的“学渣”。而浙江家长则担心因为9点之后学生可以拒绝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乱了分寸。

  每个家庭对于教育都有各自的焦虑和茫然,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对减负有深刻的体会。

  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没有科学周密的设计,教育减负很可能是个伪命题。学习不亚于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攀登的过程中当然会有乐趣,但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庞杂知识装进孩子的小脑瓜,本来就不是轻松的事情。跟纯玩比起来,学习一定会有压力,一定会有负担。

  若干年来,学生和家长们抱怨所谓的教育负担,绝不是这些在学习中一定会有的压力,而是不合理教学方式带来的重复刷题、死记硬背。真正的解决之道不仅是减负,而是推动教育转型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借助新技术因材施教,畅通渠道广纳人才。教学方式和招考方式转型了,不必要的负担自然就没有了。

  然而,减负这个词一出现,实际操作中似乎就偏离了正轨,导致现在教学方式不改变,招考方式不改变,非要强行减负。教育部门和学校只能扬汤止沸,在看得见的地方做文章,压缩作业、压缩在校时间,但学生该学的内容一点都不少,只好让家长承担起教学任务,让课外培训机构承担起教学任务。

  减负减到现在,学校倒是3点半放学了,可孩子和家长们奔波在培训班的负担更重了;学校考试没了,作业没了,但培训班的各种练习、考试、选拔反而更多了。

  说到底,教育需要的是科学转型,而不是简单的减负。一味追求减负,对国家现有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我国每年投入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3万亿元,拥有一支1600多万人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老师加起来超过1000万人。但是,因为减负,学校老师早早放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家长们反而还要花更多钱,去校外培训机构为学生加码,让商家赚钱。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在这份被业内称为“减负30条”的文件中,提到的还是学校、培训机构、家长和政府的责任。文件提出了学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均衡编班配备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限制竞赛评优活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实践锻炼等诸多方面内容;要求校外培训机构要依规登记诚信经营、严禁超标培训、严格教师聘用、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建议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严格对孩子的管理,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避免盲目跟风报班。

  如今,一年快过去了,学校的确按时3点半放学了,而且留的作业更少了,老师也不进家长群了,但家长该报班报班,培训机构该赚钱赚钱,学生负担还是没有减下来。没有教育科学转型,减负就无从谈起。

  再设想一下,如果应用了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会减下来吗?

  在北京有所中学,他们实行“作业会商制度”和“作业公告制度”,普遍采用分层作业与弹性作业模式,师生共同探索出自选作业、分层作业、自编自测作业、创新性作业等办法,把枯燥的作业变成了自检自测的过程,学生接受度非常高。这里还开展走班授课、分层授课,实行年级加书院的教学管理方式。课程和教学弹性加大,更有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最新的大数据技术也被引入课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掌握学生群体和个人的知识及能力水平,更加精准地教学和辅导,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建立科学的反馈评价模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单纯的减负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目前虽然并不完善,却是值得尝试的方向。(若 瑜)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gd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