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水城”内涝

发布:2011-07-04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一、背景链接
    6月19日,江城一日变“水城”,此处“水漫金山”,那里“行车如船”……18日一场强降雨致使武汉三镇渍涝严重的场景,实则是当前诸多城市“逢雨必涝、逢雨必瘫”境况的一个缩影。在问题不断凸显引起诸多疑问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需要认真反思和警醒。
    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近年来,城市大拆大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对雨水吞吐不及,消化不良。像武汉湖泊众多,原来暴雨时路面渍水很快进入湖汊,但现在湖边高楼林立,湖汊变成工地,甚至填湖建小区。
    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相当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形成严重的“肠梗阻”。武汉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排水能力为24小时内累计降雨100毫米,但每年都有七八次降雨大大超出这一标准。建设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暴雨来时必然会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
    暴雨应急机制、组织能力还存在“软肋”。尽管暴雨预报、预警机制都已建立,应急预案也都已制定,但往往停留在城市管理者手中,广大市民还知之不详,遇到紧急情只能被动应对。
    二、原因分析
    专家认为“内涝”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年来,各城市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城市发展带来了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的结果,填湖造田、填湖造房等现象改变着地形地貌,给原始的排水排洪模式带来了破坏,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
    (2)相当多城市的排涝系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3)暴雨应急机制、组织能力虽已建立,应急预案虽都已制定,但往往停留在城市管理者手中,广大市民还知之不详,遇到紧急情只能被动应对,应急措施不能到位,也是“内涝”的原因。
    (4)城市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日趋异常,暴雨天气促成“内涝”现象频频出现。
    三、解决之道
    专家认为解决内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出科学、长远 、周全的城市规划,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提升城市规划的地位,打击只
    注重“繁荣”和“政绩”,不计城市长远利益的行为。
    (2)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3)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
    (4)天气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5)从宏观上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应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不良影响。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抗旱减灾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问题相关问题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gd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